服务分类: | |
专家年龄: | |
最高学历: | |
专家分类: |
主要成果:2012年,他带领全场渔民建设“洪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并让产品走入人民大会堂。他本人被推选为洪湖市“洪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协会常务会长。2018年着手推广本地化大亲本蟹苗,改善了本地养殖模式,从鱼、虾、蟹混养,转变为大亲本螃蟹直放静养。把洪湖的大养蟹转到养大蟹,养殖户从以前的平均规格2.5两养到现在的平均规格3.5两以上,有着质的跨越。把螃蟹养殖亩效益4000提升带7000到10000,翻倍的增长。经过3年的钻研和推广,荣获(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省重点本地化蟹苗繁育基地。
主要成果:90年代毕业于荆州地区农业学校农学专业,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26年,有较 强的农业服务型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种植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最大化的让服务对象节本增效,为让“姚湖万亩蔬菜基地”发展壮大、走向全国献计献策、竭尽全力。
主要成果:在2020年协助、指导春露合作联社成功申报鱼虾稻香米、春露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春露香米四个产品,并取得绿色食品证书。以春露水稻种植协会牵头成功为洪湖再生稻米申报地理标志。指导华贵集团公司为旗下产品洪湖藕汁、洪湖莲汁、洪湖藕带成功取得绿色食品证书,2020年指导洪湖市莲产业协会为洪湖荷叶茶成功申报地理标志。目前为全市农产品企业共申报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3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
主要成果:本人荣获洪湖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荣获洪湖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主要成果:2021年参与水产技术推广包住对象洪湖市张叶家庭农场,养殖面积105亩,鱼虾混养在此之前此农场一直以来没有多大的养殖利润。2021年参与该农场的水产养殖,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指导,包括水草培植,水质监测、苗种的精选以及苗种投放比例把关,优选饲料的科学养殖,2021年底该农场鱼类产量比以往提高30%,龙虾产量比以往增长35%,有效增长了该农场的经济收益,受到养殖户的好评。2020年至2022年连续被洪湖市科经局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
主要成果:一是打造基地促引领。本人积极争取整合强农惠农项目,加大小港水产基地建 设,助力建设3000亩核心基地,网络辐射了全场700户2.3万亩养殖池塘。2021年成功申报创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小龙虾),2022年大力争取1800万元池塘尾 水治理项目。二是锐意创新促长效。本人刻骨钻研业务,坚持创新,变大养蟹为养大蟹、养优质蟹;变单养蟹为鱼、虾、蟹套养;变常规养殖为健康生态养殖。2.3万池塘亩产河蟹150斤、小龙虾80斤、鳜鱼、花白鲢等鱼类100多斤,每亩产值达8000余元。三是强化服务促发展。及时有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年指导编撰《小港农业》十余期。积极助力培育壮大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宏业食品公司,提高公司和养殖户的联接度。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2022年扶持引进洪翔水产公司,突破性发展鲈鱼养殖100亩。本人先后发表论文2篇,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3个,参与编印洪湖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获得本级优秀共青团员、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主要成果:2017年论文《冬季池塘整理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在洪湖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021年获得湖北省科协全省基层科协优秀十佳“三长”。
主要成果:2000年前主要服务大宗农作物种植指导:水稻,棉花,芝麻,油菜,玉米,蔬菜等种植及病虫草防治指导。推广用汕优63作再生稻第二季亩产600斤, BT生物农药等在水稻,棉花上应用,垄稻沟鱼技术,高温期旱育秧培育等都取得良好成绩。2000年后进入水产养殖行业,牵头引进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矮生苦草,菹草等应用在虾蟹养殖,品质,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推出了大水消毒,转塘模式,小龙虾四季出虾模式,多种水草配合虾蟹养殖模式,虾蟹全程优质饲料养殖模式,蟹塘套养鳜鱼,青虾高效模式等等,虾蟹养殖效益稳定提高。水草供应方面带动13个网商,每一个网商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6个千万元以上产值水草供应基地。
主要成果:2014——2016年度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13年洪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2015年度洪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2015年、2017年度洪湖市水产先进工作者,2018年洪湖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洪湖市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大沙湖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党员 称号等。曾在渔业致富指南、湖北推广网站上发表《回形鱼池效益高》、《套养一条鱼增收十二万》、《虾解混养效益高》、《上年虾下年鳜池塘养殖新搭配》、《轮捕轮放创造高效》、《昔日湖中草今日池中宝》等多篇推广小论文。
主要成果:作为一名在部队从事火炮维修的转业军人,初接触农业时,张献忠对一切都很陌生,可谓“隔行如隔山”,但他坚信勤能补拙。自2013年他担任蔬菜办主任以来,他一方面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提升业务能力。他不仅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还深入田间地头积累实践经验,更主动向农业专家请教,每年记录的读书笔记、业务笔记及学习心得均在3万字以上。 2015年至今,张献忠连续数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全省蔬菜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他撰写的《关于洪湖市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实践与探索》被省委《调研与研究》采用,主持的《洪湖莲藕新品种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2016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学术论文奖项。他也被农民朋友亲切称为“土专家”。 2015年前,洪湖基本没有草莓种植,他了解到草莓经济效益可观以及草莓扎根洪湖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决心让草莓在湖区扎根。尽管动员亲朋好友试种时遭遇阻力,但他毅然投入十几万元流转土地搭建大棚自己种。2015年9月初,他从恩施利川引进优质草莓,在专家指导下试种。次年元旦,草莓迎来丰收,吸引众多市民采摘,截至2016年5月共收入24万元,每亩纯收入达12000元以上,坚定了村民的信心。在他的带动下,全市草莓种植面积年均近600多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洪湖市燕窝镇姚湖村是有名的莴苣之乡,但农民大多靠经验种植,收成不佳。张献忠打听到莴苣种植能手鲁锦后,多次上门讨教,到田间帮忙干活。得知鲁锦担心如果因他将技术教给乡亲们后导致亏本了,别人都会骂他,所以他都是自己单打独斗,张献忠组织镇上开展科技培训,消除鲁锦的顾虑。之后,鲁锦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种植莴苣,几年下来,姚湖村的莴苣在品种和收入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2015年,黄家口镇一家合作社找他帮忙引进莲子新品种,他联系武汉农科院蔬菜所,以优惠价引进30亩田的鄂子莲1号试种。当年5月,新荷叶出现卷曲发黄现象,他立刻赶往现场。凭借丰富经验,他判断是除草药中毒所致,并迅速组织人员将荷田水抽干换新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第二天追施速效肥料。经过一系列操作,莲藕苗恢复长势,为种植户减少2万多元损失。当年,新品种带来好收益,亩产量比一般品种高出100多斤,村民收入增加近千元,该品种也渐渐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