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欢迎您!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八)重构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发展形态

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解读

以实施规划纲要为总抓手

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8月4日召开的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洪湖市委、洪湖市人民政府关于以实施规划纲要为总抓手 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继续来看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解读。

要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

发展中补齐短板、蓄势发力

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省委专题会研究成果为指引,按照“重构、聚集、融合、转型”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

重构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发展形态

构建“组团互补”的城市框架。以滨湖绿色景观带、滨江生态景观带为空间界限,以主城区带动临港产业组团、滨湖文旅组团,以文泉大道、内荆河为主轴串联优化综合服务、文旅服务、商贸服务三大中心,构建“两带三组团、两轴三中心”的城市组团式空间结构。主城区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增量结构调整并重,洪湖大道以西以综合服务、居住生活为主要功能,实施城市更新;洪湖大道以东依托开发区产业基础,重点推进园区建设。临港产业组团作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拓展区域,依托新堤综合码头,集聚物流和产业功能。滨湖文旅组团依托洪湖生态资源,整合文旅资源,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畅通“内外循环”的城市网络。畅通城区干线交通,完善提升“五纵四横”城市骨架。疏通老城区断头路、巷道等,规划建设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体系。构建对外快速通道,加快建设武(汉)松(滋)高速公路,全力推进103省道洪湖至汉南跨东荆河通道项目前期,推动仙洪监铁路尽快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力争建制村双车道比例达到72%,实现各体系间的畅顺衔接,打通城乡道路网络“微循环”。

塑造“红绿相间”的城市空间。传承红色文脉,将“红色”元素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串联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九八抗洪纪念园、路易•艾黎纪念馆,推动红色湘鄂西旅游区整体提升,挖掘文泉古县、新堤老街、新堤码头等历史文化遗存,打造龙街、西轿巷等历史文化街区,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美美与共。提升滨江绿带、护城堤绿带、环湖绿道,实施洪湖湖滨生态缓冲带建设工程、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整治望江渠、丰收渠、幸福渠、百里长渠、五七渠、茅兴沟等城区水网,打造城水相融、亲水透绿的生态空间。

整合聚集资源,做强做优中心城区

以《规划纲要》为统领,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配套完成城市教育、医疗、文体等专项规划编制,补齐“主城主核”功能短板。

增强人口吸引力。新建洪湖一中、职业高中、城东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发区学校、老年大学,推动洪湖二中搬迁、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聚带动人口集中。围绕农村户口人员进城各项措施,完善户籍管理、就业创业、政策补贴,维护进城农民“三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到202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中心城区每年增加1万人。

增强功能集成力。聚焦中心城区短板性、配套性、改善性需求,加快打造4个15分钟生活圈(宏伟路片区、赤卫路片区、茅江大道片区、洪湖大道片区);重点打造文泉大道东西向公共服务轴;沿宏伟南路、“一河两岸”布局商务服务与生活性服务设施,打造南北向商业服务轴;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民生领域精准服务等六大专项行动,增强中心城区“强心聚核”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产业承载力。在洪湖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城东公共服务中心,提升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居住功能,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以瀚城智谷科技园、水产科学城、华洪物流园、欣乐颐养中心为基础,重点建设洪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回归产业园、淡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电商(青年创业)产业园,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


最新政策信息更多>
最新工作动态更多>